公共汽车行业的社会属性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确定了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发展方针,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公交车辆的增加到客运量的增长及运营服务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财政体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与目前社会经济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城市公共交通是特殊的行业,承担经济、社会双重责任,是国家在基本建设领域中重点支持的行业,不可能完全开放市场、任意经营,否则会误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歧途,而损害社会效益;但完全不参与市场竞争,运营效率不和经济效益挂钩、服务质量下降和企业无关、长期处于亏本的状态显然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出租汽车行业的社会属性
出租汽车的发展水平关系着人们交通出行的质量,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租汽车的拥有量、运价结构、从业收入是否合理以及服务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出租汽车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合理的出租汽车整体管理方案必须使公众方和营运方双方相互满意。同时,还应满足城市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出租汽车行业与其他公共交通行业不同,虽然出租汽车运力资源是公共资源,是合法垄断行业,具有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但其劳动工具和劳动力均由市场提供,在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同时,也具有市场经济的部分属性。所以,在出租汽车行业的管理中仅以行政的力量是难以取得成效的,这也是出租汽车行业出现群体性事件的根源。那么,它还必然需要有机结合市场营销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出租汽车动态服务质量测评
本测评体系是我公司研发并经过多年的实践,系统稳定性高,测评结果与测评对象的实际水平非常接近。
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共分为车辆外观、服务设施、服务礼仪、乘坐舒适性、乘坐安全性、结算与票据等6个;二级指标,共18个(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三级指标,共74个。
权重体系:结合乘客的需求、行业管理的需求以及测评的可操作性,分别赋予74个三级指标不同的权重。
服务质量测评方法——神秘乘客法
神秘乘客法,是一种特殊观察方法,专业性很强,一般是用来监测服务质量的。这种方法要求观察者以乘客的身份进入监测环境,详细、系统地观察环境中各种表现并默记在心,观察者的身份绝对不可以向被观察者暴露,观察者也绝对不可以当场记录,只有在观察结束以后远离现场的情况下,根据安排设备和记忆填写格式化电子记录单。
神秘乘客法要求测评员接收良好的专业训练,要求调查项目的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高的严谨性,必须在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测评员必须对观察内容烂熟于心,绝对不可以凭直觉来记录现场信息。
出租汽车合理拥有量调研
出租汽车拥有量合理性研究主要包括运价结构及从业收入是否合理,出租汽车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发展是否均衡,市民打车需求是否能被合理满足,还有对城市类型、乘客数量及收入、乘客交通出行结构、出租汽车出行距离结构的研究。而以往确定出租汽车拥有量的主要指标为“有效里程利用率”,该指标容易受到专线车引起的运力流失、计价器的不规范使用以及市民出行距离结构的合理性、城区拥堵状况以及夜班营运方式的影响而导致误判。例如,有效里程利用率高,打车难;有效里程利用率低,但并不代表打车一定不难。有效里程利用率高,收入可能高;有效里程利用率低,但收入不一定低。
实践证明,路面空载率、流量、从业收入、运价结构、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均衡发展是否合理是直接反应出租汽车拥有量是否合理的主要因素。调研原则分别如下:
一、路面空载率及流量调查
部分城市出行调查结果显示,从早晨7:30到晚上19:30的12小时中,集中了全天70%左右的出行量。同理,夜间出租汽车客源大为减少,运营方式主要表现为在主要客源发生地候客。出租汽车拥有量在考虑满足白天需求的同时应照顾到夜间可能出现的运力过度情况。
因此,需通过对市民的出行习惯定量研究后,对典型区域固定时段的路面空载率及流量进行周期性监测。
二、与运价结构的关系
可参照【运价结构设计所遵循的原则】相关介绍。
三、与从业收入关系
从业人员收入和出租汽车总量理论上呈反比关系,而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出租汽车行业的稳定和服务质量水平。因此,出租汽车拥有量的调整必须充分掌握现有从业人员对收入降低的最大可接受程度。
四、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发展均衡性
篇幅关系,此处不作详细介绍。
出租汽车运价结构合理性调研
以往出租汽车运价结构的调整遵循的是“唯成本”原则,经实践证明,该理念将影响出租汽车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出租汽车运价结构能起到调节市场需求、乘坐习惯以及调节从业者营运习惯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出租汽车拥有量。因此,在确定出租汽车拥有量以前,必须先确定运价结构是否合理。运价结构中各要素均能发挥各自不同的调节作用,分别如下:
一、起步价和起步公里数
除运营成本外,城市类型、乘客数量及收入、乘客交通出行结构、出租汽车出行距离结构、其它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状况等都是制定出租汽车起步价的重要考量指标,起到调控出租汽车方式出行分担率的作用。
在车辆总数不变的情况下,起步公里过长,价格过高易造成乘坐需求明显减少,空驶率及空载率明显增加,司机收入可能降低,影响行业服务质量和健康发展,同时也会造成道路资源和运力资源的浪费。起步公里过低,价格过低,短距离乘坐需求明显增加,空驶率及空载率明显降低,出现“打车难”,司机劳动强度增加但收入未必增加。公众在这之中获益,但常规大容量公共交通方式的健康发展将受到影响。
二、公里运价
公里运价需要根据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制定。车主的主要经营成本由有偿使用费、车辆购置费及维修费构成,在较长时间内比较稳定。而一线司机的主要经营成本由租金和燃油费组成,因此车辆的租金和燃油成本就成为公里运价制定的主要考量指标。
三、油运联动
由于司机的租金成本在较长时间内相对稳定,而燃油价格的变化不可预期,容易造成司机经营成本和收益的变动,为了保证司机收入的稳定和行业的总体稳定,因此就需要制定以燃油基准价及启动条件为核心的,与运价之间联动的长效机制,在油价变动时迅速发挥及时调整运价的作用。
四、计时计价
房屋租金是由租赁面积和租赁时间决定,而出租汽车的乘坐其实就像是房屋租赁一样,应该由租用时间和租用里程来决定。交通的日益拥堵也使营运时间成为主要成本。因此,由于乘客要求等候和交通拥堵等原因造成的时间成本应当计算入运价结构中。计时计价的实施能引导市民理性选择出租汽车出行的目的地和时段,同时也能提高出租汽车运营效率和缓解道路拥堵状况。
五、夜间补贴
众所周知,长期的夜班工作对人的生理是有伤害的,尤其是出租汽车夜班司机还有一定的人身安全风险,因此适当的夜间补贴不仅是人性化的体现,更有利于夜班从业人员的稳定,为公众的夜间出行提供保证。
六、远程空返补贴
一个城市在地理上由内而外可分外中心城区、主城区、城郊结合区、近郊区等,主城区以内是客源主要发生地。因此,出租汽车主要是围绕着主城区运营。空驶率一般也随着城市区域由内而外递增,尤其是乘客的目的地为近郊和远郊时,往往空载而归,这将造成经营成本的损耗,因此距离设计过长,计费过低易造成远程拒载、强行拼载等现象。
另外,出租汽车是一种相对容量小,资源消耗大的公共交通工具,研究表明:中等距离出行使用出租车方式,社会和行业的总体效益最高。所以合理的远程空驶补贴可以抑制长距离乘坐需求,以更多的满足中等距离乘坐需求。